新春走基層:親幫親 鄰幫鄰,衡東縣白蓮鎮志愿服務隊暖心村民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陳鴻飛 李永民 顏伶俐 記者唐家華報道 1月7日上午,衡東縣白蓮鎮白蓮村婦聯主席、村巾幗志愿服務隊隊長向淑云與志愿者李清華等6人,來到2組殘疾人廖江華家,幫他剪頭發、洗頭、洗澡、洗被褥、打掃室內外衛生,讓廖江華干干凈凈過新年。
廖江華今年56歲,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行動不便,父母已去世20多年。他的生活來源僅靠政府發放的殘疾人生活補貼。
2016年11月,白蓮鎮白蓮、王家垅、月寨等3個村合并成新的白蓮村,鄉鄰向村巾幗志愿者服務隊反映了廖江華的生活難處。“親幫親,鄰幫鄰。”向淑云表態,能幫就幫,盡全力幫。
一諾千金。去年7月的一個傍晚,向淑云接到廖江華鄰居打來的電話,“老廖發高燒達39攝氏度,一天沒有進米和水。”向淑云聽后,急忙駕駛三輪車,將廖江華送到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由于送醫及時,廖江華的身體很快得到恢復。
白蓮村原是省級貧困村?,F有村民3000余人。其中,女性1380人,女黨員11人。
“2017年6月,村婦代會改為村婦聯,村婦聯執委、婦女代表、婦女小組長共113人,成立白蓮村巾幗志愿服務隊。”向淑云告訴記者,志愿服務隊承擔關愛空巢老人、殘疾人、五保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參與禁賭禁毒、反電詐、移風易俗、森林防火、疫情防控、防溺水等社會活動。“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巾幗志愿服務隊的身影。”
上午11時,志愿服務隊離開廖江華家,來到8組李思思家。
看見記者和向淑云進屋,5歲的李思思高興地奔過去,撲進向淑云的懷里撒嬌。
“向阿姨,我的語文、數學都學得好,老師獎勵了2朵小紅花,發了筆、本子和獎狀。”看到孩子天真的模樣,向淑云撫摸著孩子的頭親昵地說:“小思思真乖,是一個聽話又活潑聰明的好孩子。”
孩子的奶奶告訴記者,小思思一出生,媽媽難產去世了。“孩子是早產兒,出生時只有2斤多,擔心她活不了、長不大。當時,小思思躺在醫院新生兒科的保溫箱里,向阿姨日夜照料。尿布、奶粉、奶瓶、寶寶衣服等,向阿姨忙前忙后準備好,像媽媽一樣呵護自己的孩子。”
小思思在保溫箱里一待就是16天。等到出院時,寶寶體重增加到3公斤多。
白蓮村共有留守兒童200多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有20多個。
“絕不能讓兒童輸在起跑線上。”近年來,白蓮村巾幗志愿服務隊擇優選擇49名“志愿者媽媽”,對這些困難家庭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幫扶。志愿者輔導孩子做功課、剪窗花,開展家教家風、安全用電、防溺水等方面教育,讓孩子們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
去年,白蓮村巾幗志愿服務隊走訪空巢老人138人次。募集資金11.8萬元,幫扶殘疾人、五保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180人。隊長向淑云被評為省“最美巾幗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