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市:發揮中醫藥優勢 構筑疫情防控基層屏障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李婷靜 楊明濤 李靖宇 吳敘韜 記者程聰報道 “最近有些受寒,除抓了些方藥,聽梁醫生說,做艾灸能夠加快身體血液循環,促進身體內寒氣排出。我試了,感覺真的不錯!”1月9日,在耒陽市亮源衛生院中醫館,村民正有序等候治療,老中醫梁朋生忙著把脈、拔罐,嫻熟地為病人進行中醫診療,對于這個“家門口”的中醫館,當地村民贊不絕口。
61歲的梁朋生在40年前患上了脊髓灰質炎,導致左腳偏癱。在病痛面前,梁朋生身殘志不殘,自己找了很多的中西藥書,以身試藥,自己扎針,終于自學成才,成為一名精通中醫的醫生,找他抓中草藥的人也絡繹不絕。
“半個月前接診時我就發現附近發燒的村民一下子多了起來。高峰的時候,癥狀基本上都是發燒或咳嗽。我對他們采用穴位貼敷、霧化等中醫技術,配合著使用。從目前來看,治療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大多數3至5天基本上就癥狀好轉了。”梁朋生因為左腳偏癱且半年前做了腰椎手術,行動不便。但近段時間以來,他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中午一般不休息。
“現在畢竟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并不是那么強。醫院組織我們做好新冠病毒的知識宣傳,一方面讓村民不恐慌,另一方面也是讓村民掌握一些基本的應對新冠病毒的知識。”梁朋生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當地農村人口建立健康保護屏障,盡可能保護好村民的人身健康。
在耒陽市余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藥劑師正忙著進行藥材配備、稱重、裝袋,現場藥材整齊排列,患者有序領取。“我們根據國家發布的新冠防控診療方案,采取了中藥內服和中醫外治相結合的特色治療方案。”余慶街道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黃從喜表示,面對每天近百人的接診量,中心針對不同癥狀將就診人員劃分4個階段開出具有針對性的顆粒劑配方、中草藥方劑,有效預防方、治療方:沒感染的居民實行中醫預防用藥,無癥狀者開中藥方回家服用,輕癥者則留院觀察,較重的患者通過大醫院治療后在社區進行恢復期中醫用藥。在市場缺退燒藥的情況下,該中心還把退燒藥采取“拆瓶”、“拆零”的方式免費提供給急用藥的居民。
作為耒陽市的康復醫院,余慶街道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的患者大多為偏癱,行動不便。針對這類病人,中心也制定了不同的治療方案,采用穴位按摩、針灸、中藥貼敷等,同時每天都會用艾條進行全面消毒。截至目前,該中心近期住院的居民均康復出院,做到了零死亡率。“我們針對不同證型的中藥方來發揮中醫藥優勢,以治流行性、爆發性疾病為特長,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黃從喜說道。
據了解,耒陽市建制社區、鄉鎮衛生院共有33個以中醫藥為特色的基層綜合性中醫館,且均設有中醫門診室、中藥房、特色治療室、煎藥室等。依托于完善的基礎設施,除開展基礎中醫診療工作外,為切實保障當前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群眾的就醫及用藥需求,更加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和救治工作,各中醫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獨特優勢,通過為群眾開具防疫藥方、發放中藥預防湯劑,組織醫務人員針對群眾關心的用藥、治療問題以及各種疑惑進行面對面的咨詢和解答等方式,讓基層群眾得到更好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耒陽市積極貫徹落實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條”,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未病先防、已病防變”中的獨特優勢,守好居民健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