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錨定“三高四新”大步邁進
長沙戴湘個性化輪轂產業園車間內的智能化機器人。唐露攝/光明圖片
衡陽運機技術人員檢查出口剛果(金)的TFM項目選礦帶式輸送機設備。王玫攝/光明圖片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萬畝生態荷花園,這里年產荷花蝦1870噸左右,綜合產值超2億元。龍宇攝/光明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初春時節,在長江南岸的湖南臨湘市臨湘塔生態公園里,成群的候鳥正在林中覓食,游人在岸邊拍照打卡,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此展開。
誰能想到,這座美麗的公園此前只是一片堆放垃圾的黑臭泥塘。2020年以來,臨湘推進22家化工企業退出沿江1公里,聚焦建設綠色化工園,力破“化工圍江”之困。2022年,臨湘制造業綠色化轉型、破局化工圍江賦能綠色發展、推進綠色發展示范經驗獲全國推介,臨湘河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臨湘之變是湖南省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縮影。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湖南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緊緊把握“穩”的要求、找準“進”的方向、盯住“高”的目標,在三湘大地繪制出一幅拔節生長的生動圖景。
1.爭當開放發展排頭兵,進出口貿易保穩提質增效
2022年12月22日,一列滿載糧油產品的國際貨運專列從湖南懷化國際陸港緩緩駛出,通過中老鐵路一路向南,發往老撾萬象、泰國曼谷。鳴笛起航時,專列共裝載了400噸的湖南干米粉、東南亞風味的冬陰功湯米粉等系列產品。
“如今搭著陸港的東風,我們湖南本土企業生產的糧油產品,也可以通過國際貨運班列和鐵海聯運班列運輸,讓這些產品出現在老撾、泰國等國家的華人超市,端上當地居民的餐桌。”懷化天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婧說。
在湖南懷化國際陸港港區,隨著一箱箱集裝箱貨物的出港,湖南產的箱包、五金工具、工程和農業機械,搭上前往東盟的國際貨運列車銷往海外。“現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經生效,我們計劃發揮懷化國際陸港的優勢,將產品從本土直接發往東盟國家。”懷化亞信科技外聯負責人金代東表示。
無獨有偶,兩周前,滿載500噸新鮮老撾香蕉的冷鏈集裝箱從老撾萬象出發,通過云南磨憨口岸經懷化直達長沙北站,再通過長沙紅星全球農產品批發中心分銷至全國各地。這是中老鐵路投入運營一年來,首列“點對點”直連中國內地城市的“香蕉專列”。
2022年,湖南進出口貿易總值首次突破7000億元,進入外貿“千億美元俱樂部”,“湘字號”企業走進109個國家和地區。深居內陸的湖南,正是靠著一趟趟國際貨運班列,串起一條條通聯世界的經濟“大動脈”。
吉利汽車,在馬來西亞車市也占有一席之地。當地暢銷車型中,有不少是由湖南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宗商品的跨境運輸重載化需求高,成本高昂,一直是企業發展的‘痛點’。”湖南吉利汽車技術質量總監畢連生告訴記者。
2021年9月,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開通。憑借便利的出關環節、更短的運輸時間、優惠的貨運價格,該通道迅速成為湖南外貿貨運物流的“后起之秀”。半年后,湖南吉利“牽手”湘粵非通道,看中的就是該通道經濟、高效的特點。
“湘粵非通道是湖南省五大國際物流通道之一,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無縫銜接,將通道服務延伸至非洲大陸腹地,并輻射全球多個區域。未來,該通道將成為湖南主要的國際物流通道之一。”湘粵非通道運營平臺負責人彭光澤介紹,通過湘粵非通道出海,國內路段成本比汽運降低60%,可以讓公司物流成本下降20%,時效節約3至5天。
“湖南進出口貿易呈現出保穩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在2022年湖南省外貿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長沙海關關長朱光耀介紹了湖南外貿發展情況,“兩位數快速增長”“跳一級再跳一級”成為關鍵字眼。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湖南服務外貿發展的各項舉措。目前,湖南出臺了服務外貿保穩提質的35條措施,拓寬關際協作,暢通國際物流通道,助推企業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加快農產品“出海”,為外貿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2.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貼心服務為企業發展賦能
2022年11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湖南省和長沙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價又邁上了一個臺階。湖南省排名全國第七,長沙市位列全國第六(不含直轄市),均居中西部之首。
“身在湖南,辦事不難”,成為許多來湘投資客商的共同感受。這份滿意“答卷”的背后,是湖南各地各部門出硬招實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實踐。
拿出手機,打開“雷鋒哨”App,輸入企業名稱、反饋遇到的問題,一鍵提交,便能將企業的“求助”輕松上傳。2022年6月,長沙市西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肖玲上傳了當時公司遇到的難題:老廠房限制了公司發展,申請擴大廠房。
“企業吹哨,干部報到。”收到這一難題后,長沙市望城區工信局企業服務中心上門切實了解實際情況,通過多部門協調,最終為企業找到了合適的擴建場地。
“現在政府幫我申請的新廠房已經完工了,從項目申請到流程辦理結束,還不到一個月,甚至還幫我們把電費協調到可以承受的范圍。”在肖玲看來,該項“福利”為企業新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全省實有市場主體超過635萬戶,企業增幅居中部六省第一。企業主體數量的持續增加,靠的是湖南在商事登記改革、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方面的不斷發力。
想各地企業家之所想,亮出一系列實招硬招。長沙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強化推進投資服務、政務服務、要素服務、權益保護、親清關系、普惠包容六大“升級版”改革舉措;株洲推出政企“早餐會”,定期邀請民營經濟代表人士與市領導共進早餐,面對面講問題、提意見;邵陽市創新推出“企業家接待日月月辦”“企業家沙龍季季辦”計劃,為企業解決困難訴求;湘潭市帶來政策“大禮包”,用鄉情牽“迎”潭商回家……
開展“萬名干部聯萬企”行動以來,湖南省已經為18.4萬戶企業“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問題7.3萬個,退減緩稅費超過1000億元。全省三級工商聯“春雨潤苗”惠企政策大宣講不斷深入,走訪座談民營企業13367家,推動解決問題5427個。
“以前是我們去部門作匯報,現在是部門上門搞服務。”湖南才智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袁異對于政府角色的轉變深有感觸,“現在政府化身為企業的‘服務者’,為我們解決了不少難題。”
3.打造中部科技產業新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硅鋼,被譽為鋼鐵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促成電器產品升級換代的關鍵戰略材料。
2021年,民企湖南浙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牌號硅鋼項目落戶湖南婁底,并于當年投產,其生產的高牌號硅鋼一舉結束了湖南無“高端無取向硅鋼”的歷史。在婁底奏響硅鋼產業的“交響曲”中,湖南浙湘不是唯一的“高音”。在湖南宏旺新材料公司,96萬噸高牌號硅鋼項目在1月剛剛實現試產,投產后每年產值可達100億元以上。
現在,婁底已經有20多家硅鋼研發生產民企。2022年,以硅鋼為代表的產業鏈實現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產量在全國排名領先。
短短幾年時間,就實現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背后是湖南婁底聚焦新材料產業打造中部地區“材料谷”、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
“公司就地取材,把礦石加工成硅質耐火材料,用于建材、冶金、化工、電子等行業。”鑫達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文輝向記者介紹,在婁底硅磚生產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利用當地優質硅磚生產光伏玻璃、浮法玻璃窯爐,公司產品已占據全國70%的市場份額,出口占總產量的30%。
婁底位于湖南的幾何中心,礦產資源豐富、種類齊全,曾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面對產業轉型的挑戰,如何發揮本土優勢實現二次增長,婁底亮出了答案:立足雄厚的鋼鐵產業資源,使關聯產業發展具有成本低廉的就地取材優勢,打造“材料谷”,實現“材料產業高地”的轉型。
瞄準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布局特色產業鏈和創新鏈,離不開科學創新。湖南現有4個國家創新型城市、3個國家創新型縣市、8個國家高新區、13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形成“一核多極多點支撐”、全面創新、全域創新新格局,全省創新綜合實力提升至全國第11位。
2022年10月,在湖南湘潭射埠鎮,前來對低鎘水稻新品種進行現場驗收的院士專家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參試的“韶香100”等多個品種每公斤稻米含鎘量不超過0.05毫克,遠低于0.2毫克的國家標準,意味著低鎘水稻新品種培育成功。
水稻鎘超標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在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湖南省重點部署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鎘低積累水稻育種及栽培關鍵技術”項目赫然在列??恐鲗?,院士專家領銜掛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攻關,這一技術難題才能被順利攻克。
從源頭解決水稻鎘超標問題,設計麒麟信安操作系統為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系統可靠運行提供保障……一年來,湖南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1.7億元,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超百項,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培育發展新賽道、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征程上,朝氣蓬勃、飽含熱情的三湘兒女正踔厲奮發、銳意進取,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科技創新攻堅仗、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以自身實踐交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南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