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應急人員的兔年感言:應急也當“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動如脫兔”出自孫武《孫子·九地》,意思是行動迅猛快捷。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鳳山嶺砍柴,一只野灰兔突然竄出來,我瞬即一把就把它拽住了,而野兔的反應之快超出我的想象,從我的手中彈了出去,我哪肯罷休,奮起直追,剛開始往山下跑,野兔跌跌撞撞,我甚至跑到它前面去了,就在我即將抓住它的一瞬間,野兔殺個回馬槍,扭頭往山上跑,一眨眼就鉆進草叢不見了?;氐皆?,竟然發現兔窩,窩里有兩只幼仔,兩只小兔毛色純灰,憨態可掬,十分可愛??上菚r愚昧無知,竟不知道用青菜飼養,以為兔子的幼仔要喝奶,沒有奶于是熬米湯去灌,不久便先后夭折了。
老家后面的鳳山嶺雖然很高,但那時年少氣盛,一口氣就能爬上去,山上樹木參天,郁郁蔥蔥,云蒸霞蔚,放眼望去,百里沃野,一攬無余,蔚為壯觀。我的祖母和父親就長眠于此,每年清明回鄉上山掃墓,親友總愛拿過去“米湯飼兔”的典故聊侃我。有一年上山,正碰上一場大火,我和妻子都已年近半百,起初看見山火離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一陣山風吹來,大火已至眼前,下山之路已被火墻堵住,嚇得只有拼命往山上跑,雖然躲過了火燒,但是腿腳發軟,臉色發白,聲嘶力竭,當年“脫兔”般的精氣神已經茫然無存了。山火無疑是放鞭炮和燒紙錢引起的,一把火就把封山育林幾十年的森林化作了禿嶺。后來,每次上山我們都只帶上“三牲”、米酒、紙花,扛上鋤頭、鐮刀用以割灌除草,絕不帶鞭炮和紙錢。
小時候讀“龜兔賽跑”的故事,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遲緩的烏龜何以跑贏了活脫的兔子?其實,無論是“米湯飼兔”的笑話,還是“龜兔賽跑”的童話,甚或是“移風易俗”的不易,都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應急管理學常識。
一是應急管理應學無止境。少不更事,尚且可以原諒,但是將“不更事”帶到應急管理工作中來,是要誤大事的。當前,應急管理不是缺人手,而是缺能手,某縣級市一個應急管理部門有上千人,而專家型、技術型、專業型、管理型、學習型等高端人才卻不多。一時“不更事”也不要緊,通過學習和鉆研可以逐步彌補,而這恰恰又是我們的短板。有的同志以各種借口不想學、不愿學、不能學和不善學,沒有或者幾乎喪失了學習的想法、意愿、心情和習慣。我們經常批判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都是不學習的外在表現形式,因為“不更事”,于是做不來、慢慢來,實在躲不過就搞搞形式、擺擺架子,大不了請“專家”來撐場面,弄得主輔不分,本末倒置。應急管理的客體是高危行業、領域,最危險最恐懼的并不是安全隱患和災害風險,而是應急管理主體的人才危機和能力恐慌。非學無以長才,而學習必須要靜,非靜無以成學;要勤,勤能補拙;要恒,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二是應急管理應隨機應變。評判應急管理工作的成敗往往看結果,但關鍵在過程,管理工作做得扎實雖然并不能保證絕對不出事故,但管理不嚴、不細、不實,不出事是僥幸,出事是必然。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法律、經濟、技術等多種多樣,但是沒有哪種手段可以絕對管用、包打天下。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所謂絕對安全,因為它不符合辯證法,如非停止一切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把所有的山峰都推平,便不會有生產安全事故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了?;蛘呦乱患埿姓?,完全禁止燃放煙花炮竹、禁止下水洗澡、禁止祭祖、只準用電不準動火、只能火葬不允許土葬,果真如此,安全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嗎?不能,相反它陷入了“因噎廢食”的誤區,帶給社會的將是更大的痛苦和災難。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制宜,隨著生產經營活動開展而開展,自然現象變化而變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
三是應急管理應行穩致遠。烏龜雖然慢但卻四平八穩,兔子雖然快卻難以持久,我們抓應急管理就是要揚長避短,行穩且持久方能揚帆遠航?,F實中由于每個人存在個體差異,反應慢一點或者動作快一點,都不是問題的根本,關鍵是要穩、準、狠。“穩”首先就是保證不翻車,當慢則慢,當快則快,太慢了不行,救急如救火,時間等不起,太快了也不行,欲速則不達;其次是保證不止步,凡事不行則難,行之則易,只要不停步、不放棄,具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決心、毅力和勇氣,終能積“龜”步而致千里。“準”就是要實施精準治理,預警發布要精準,搶險救援要精準,恢復重建要精準,監管執法要精準,不精就形不成尖刀和拳頭,不準則不能一箭封喉,擊中要害,事倍而功半。“狠”就是對自身要狠,永葆政治本色、苦練過硬本領、錘煉嚴實作風;抓執法要狠,在“打非治違”中一切“寬、松、軟”現象都是謀財害命,應急管理必須能鐵心、施鐵腕、用鐵律,敢于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惜一切代價。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是古代軍事家孫子的用兵之道,同樣可以作為我們新時代應急管理之道,靜而運籌帷幄,動則決勝千里。(衡陽市應急管理局 周運動)